烂皮鞋造出“纯牛奶” 揭秘劣质牛奶造假术

2010-08-20 09:32:00出处:太平洋亲子论坛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1烂皮鞋造出“纯牛奶”回顶部

  早餐喝杯牛奶,是多数人的习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大家都知道选择知名企业的牛奶。事实上,无论是知名企业或是不知名企业都有可能宰消费者一刀。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说明,即使面对名声很响的大企业,也要小心再小心。

  不合格奶多数价格低廉,其目标客户通常是节俭持家的中老年人。由于中国家庭中,中老年人常常承担着购买食物、照顾家庭一日三餐的任务,其危害可想而知。

 烂皮鞋等造出“人造奶”

图片来源于CFP

  揭秘劣质牛奶的造假术

  (一)烂皮鞋等造出“人造奶”

  生活在遥远年代的先辈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人世间会有“点灯不用油,穿衣不用绸”的景况。但后辈们把这一切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的想象再无涯,也很难想象自己扔掉的破皮鞋里能淌出“牛奶”来。然而,有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不但想到了,而且做到了,他们让“挤奶不用牛”的神话变成社会现实中的惊人一幕。他们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箱、皮衣,以及厂家生产沙发、皮包等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居然“生产”出了不含一滴牛奶的“纯牛奶”。

  用皮革制奶,主要是因为皮革中含有蛋白,如果将这些皮制品通过化学处理降解,可产生水解蛋白,再掺入香精之类添加剂和水,“人造奶”就出炉了。

  用皮具制造的假“牛奶”副作用很大,不仅卫生、营养不达标,其中的铬等重金属危害尤其危险。这是因为,皮具在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即使花大力气也很难除掉,何况利欲熏心的造假者根本不会花巨额资金除毒。由于重金属在体内无法分解,会慢慢积累,如果长期饮用,后果堪忧。

  人造奶本身已然令人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些“新技术”的背后有“专家”的配合指点。类似“皮鞋造牛奶”这样“巧夺天工”的配方都是从专家手中流出来的。在“利”字面前,一些专家竟然昧着良心充当起了造假者的“辅导员”!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无良的知识分子如果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害人,其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二)加水稀释,以含乳产品冒充“100%鲜奶”

  据说牛奶的造假办法有120多种,加水是最小儿科的,没太多“技术含量”,从口感上极易辨别。这种“牛奶”比正常牛奶要便宜。不过,如果你买到的只是普通的水,那么这个价格还是昂贵了些。

  还有一些企业在设计含乳饮料的包装时,会故意放大“乳”“奶”等字体,而将“饮料”故意缩小,很容易将消费者引入歧途,误以为其是纯乳产品。所以,提醒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奶制品时要多关注一下包装上的文字,特别是小字。

2牛奶可以掺牛尿?回顶部

  (三)令人作呕的各种“添加剂”

 令人作呕的各种“添加剂”

图片来源于CFP

  牛奶造假中最常见、也最令人作呕的是填充牛尿、滑石粉、工业碱等东西。

  其主要的掺假手段有:

  1. 掺牛尿,以保证牛奶比重不变。由于牛尿比重与牛奶相差无几,因此,用专业的比重计也很难识破这种牛奶,只有专业奶站才能发现其破绽。

  2. 掺滑石粉,以使牛奶浓稠。一些不法之徒将白色、细腻的滑石粉兑入奶中,再大量加水稀释,一公斤奶立刻数量翻番。

  3. 掺工业碱,以使牛奶不变酸。在高温天气里,散装牛奶在室温下放置几小时就变酸,于是一些奶贩子会预先加碱防患于未然。

  4. 掺防腐剂,以保鲜。有的奶当日卖不了,一些奶贩子为延长保质期,会在其中掺入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等防腐剂,由于其用量严重超标,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5. 掺劣质豆粉、米汤等,以减少牛奶含量。

  6. 滋生大量微生物及病菌。这些细菌虽然不是特意加进去的,却是假牛奶中铁定存在的,如人畜共患的结核、布氏杆菌病等是简单的加热难以消除的。

  7. 不含奶的酸奶不含奶的“酸奶饮料”是由奶白素、香精、奶精、稳定剂、蛋白糖、柠檬酸、稳定剂等添加剂调制之后,再经过简单的搅拌、蒸煮、灌装、冷却而成。这种酸奶中所含的物质不少,独独少了包装上大字标识的“鲜奶”,甚至连奶粉都没有。造假者戏称这种酸奶为“三无产品”——无毒、无害、无营养,他们认为喝了这种饮料没有营养,但也没有坏处。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孩子或者某些有特殊营养需求的消费者将此饮料作为摄取营养的来源,那么它的危害是致命的。阜阳假奶粉害死婴儿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3牛奶过期?做奶粉!回顶部

  (四)“过期奶”、“回收奶”假冒新鲜奶

 “过期奶”、“回收奶”假冒新鲜奶

图片来源于CFP

  有的奶制品企业把已过期或临近保质期的旧奶私自回收,通过更换成新包装、更改生产日期等再加工手段,忽悠消费者。

  1. 过期奶冒充合格奶

  【案例回放一】

  2005年5月,上海某著名奶业公司因使用过期原料,遭到处罚。原来,该公司在2004年4月至7月期间,使用了生产日期为2002年12月28日、保质期为15个月的、过期了近两年的进口椰汁。

  【案例回放二】

  2005年6月,郑州一位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国内某著名乳业集团郑州分公司将市场上过期变质牛奶返厂后,并没有将其销毁,而是都在露天放着,很多被太阳晒坏了,最后这些变质牛奶又被重新回收使用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此大的品牌从事“回收奶”事业,立即引起业内动荡,也引起了消费者对奶品企业的信任危机。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大企业的产品是可以信赖的,但是现在很多大牌企业为了发展,盲目扩张,收购了不少小企业,这些被收购的小企业虽然换了大牌的商标,但产品质量并没有提高,造成了大品牌企业产品屡屡出现问题。例如,上面案例中所提到的“过期奶”事件就是因为分公司管理失职造成的。再者,假如有些企业成心打法律“擦边球”,那就很容易出现损害消费者的情况了。

  2. 非过期奶回收再造

  目前法规上的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制奶企业为了谋求利润,打擦边球。在快到保质期时,如果牛奶仍没有销售完,有些企业就会把这些牛奶回收再造。除了将快过期的牛奶回笼,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对某些指标信心不足,重新回收加工。这两种做法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但我国只有对不合格牛奶的处理标准,而对非过期存奶的处理问题,国家没有相关标准。标准的缺失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

  3. 过期奶做成奶粉

  将过期奶回收后再加工成奶粉是目前奶制品行业存在的另一种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将回收奶做成奶粉,如此一来,人们就很难看出其原料是否过期变质。此招比“回收奶”更“高明”。

4有毒的牛奶包装袋!回顶部

  (五)虚标生产日期,制造“早产奶”

 虚标生产日期,制造“早产奶”

图片来源于CFP

  【案例回放】2005年7月5日,天津市质监局在当地某著名乳业的仓库里赫然发现近900箱标注生产日期为7月6日的酸牛奶。几天后,该集团解释称,此事是由于该品牌的酸牛奶在一些地区出现断货现象,生产厂家的销售部与仓库个别人员为了减少物流时间,违反公司产品出厂管理规定,擅自将7月4日下线、并正在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所致,尽管流程违规,但该批次酸奶经检验为合格产品。

  上面案例中所提到的这种将标识出厂日期延后的奶品被称做“早产奶”。一些企业为了“保鲜”会故意将奶品标识的生产日期挪后,标识的生产日期比实际的出厂日期短则延后几天,长则延后一个多月。

  除了制造者造假,销售者也不甘落后。为了谋取不正当利润,一些黑心销售者会将经销的大量过期乳品的生产日期擦掉后,涂改成新的日期再继续销售。

  (六)将奶粉还原成鲜牛奶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牛奶,一种是用新鲜牛奶直接加工而成的,一种是把奶粉按比例加水还原而成的液态奶,也称还原奶。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纯鲜牛奶制品至少2/3以上含有“还原乳”。

  从营养角度讲,还原奶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后,营养成分损失较大,而且口味、纯度、鲜度也相对较差。但由于一方面商家未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另一方面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奶制品时,只注意品牌和生产日期,很少有人关注其成分,从而造成众多消费者都在喝“糊涂奶”——不知道他们花鲜奶价格所购买的所谓巴氏消毒奶、高温灭菌奶、酸奶等,并不都是纯鲜牛奶,而是还原奶。

  乳品生产厂家为什么要用“还原乳”做原材料呢?一是因为“还原乳”成本低、利润高。资料显示,1吨万元左右的进口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2万元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厂家对“还原奶”趋之若鹜。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原料奶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生产出的乳制品质量上不去。特别是酸奶,因为含有乳酸菌,对原料奶要求更高。所以国内众多厂家宁愿选择进口奶粉,也不愿使用国产原料奶。

  从卫生的角度来看,还原奶似乎是对消费者有益的,但是从营养和利益的角度来,其营养价值不如鲜奶,而商家并未明确标识,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高价购买低价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欺诈。

  (七)直接假冒知名品牌

  这是非法小作坊惯用的招数,很容易想到,难的是辨别。

  (八)有毒的包装袋

  2005年,奶制品行业似乎流年不利,回收奶、还原奶风波还未平息,又被发现袋装牛奶内覆膜有问题。一位“较真”的消费者接连发现某知名乳业的袋装牛奶打开后有塑料的刺激性气味,遂向厂家质疑。后经查实,确实是有一批次的包装有问题。事件最终以厂家赔偿这位消费者而告终,并没有媒体或相关部门展开行业调查。我们不知道其他乳品企业是否也存这个问题,不过,一位生产商的一番话值得注意,他说:批次产品不可能100%合格。也就是说,包装问题是存在的。

5支招:如何喝到安全奶?回顶部

  支招:仔细识别,喝到安全奶

仔细识别,喝到安全奶

图片来源于CFP

  (一)扭转认识上的误区

  1. 并非口感越香浓越好。很多消费者认为牛奶的口感越香浓说明其品质越好,于是,一些企业为迎合这一追求,人为地向牛奶中添加香精、奶粉、增稠剂、稳定剂等,使牛奶味道十分香浓。然而,奶粉等物质添加过多时,虽然牛奶“特浓”了,但其乳糖含量会超标(按有关规定,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正常标准为%~5%),从而损害人体健康,如引起腹泻等。此外,有些“特浓奶”还用了工业奶油和增稠剂,这种奶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2. 并非牛奶越稠营养越好。有时,牛奶开封后上面浮着厚厚的一层奶油,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样的牛奶是富有营养的。其实不然。牛奶包装上被吸附的奶油是一层油脂,是因为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大,一段时间后脂肪就会上浮的缘故。如果你买到的牛奶没有这层奶油,不妨看一下牛奶的外包装,上面可能会有“均质”二字。“均质”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将牛奶中的脂肪球粉碎,使之充分溶解到蛋白质和水中,从而防止脂肪被吸附在牛奶包装上。经过均质的牛奶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脂肪球的溶入也使牛奶产生更醇厚的乳香。这样的牛奶看起来比较稀,但营养价值却一点也不比黏稠牛奶低。

  (二)认清还原奶

  1. 看成分标识。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首次明确认可各乳品企业可以适当生产由奶粉转制的液态奶,但要求从2005年10月15日开始,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所以,消费者可以从包装上辨别还原奶。

  2. 了解常见还原奶的品种。一般来说,鲜奶的奶味较淡,商家一般不会加奶粉,因为容易被发现。而超高温消毒牛奶较稠,味道也较浓,部分企业会在其中加奶粉,如巴氏消毒奶、高温灭菌奶、酸奶等就可能添加了奶粉。另外,一些调味奶,如草莓奶、朱古力奶、哈密瓜奶及一些牛奶饮料等,由于加了调味剂,味道很浓,加奶粉很难被觉察,所以奶粉用得较为普遍。

6支招:如何识别鲜牛奶?回顶部

远离劣质奶

图片来源于CFP

  (三)客观看待出厂日期,冷静面对促销产品,避免过期产品

  前面提到,奶制品包装上的出厂日期可能延后标注,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消费者尽量选择出厂日期较近的奶制品,买回家后尽快饮用完。

  对于促销产品也要冷静对待。有一部分产品促销是因为快过保质期了,这种产品要慎买。

  (四)远离劣质奶

  第一、去信誉较好的购物场所。劣质奶制品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造假者制假外,还因为有一些利欲熏心的销售商为其提供销售场所。所以,尽量去一些信誉较好的购物场所去购买。当然,即使是在大超市或大的购物中心,消费者也要多长一个心眼,有时候“大超市”或“大商场”并不意味着“良好的商业品格”。再者,商场的监控不可能无懈可击,例如,由某些正规企业制造的“过期奶”、“回收奶”以及“还原奶”等,商场根本无法辨别。这就要求消费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标识,同时关注新闻,尽量避免新闻中曝光的不合格产品。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媒体监督职能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媒体上曝光,关注新闻可以及时避免已出现问题的产品。

  第二、看生产厂家。尽量选购知名企业或口碑比较好的企业的产品。

  第三、看外包装、看产品名字。牛奶的外包装通常会克隆知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的包装。而造假者也会煞费苦心地给自己的产品取一个似是而非的名字,如“伊俐”、“伊纯”、“蒙俐”、“蒙奶”、“蒙古牛奶”等类似名称,有的甚至就叫“蒙人”,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奶制品多数都是“蒙奶”——蒙人的牛奶。

  第四、看价格。优质奶制品的真实成本是多少,没人知道,但是过于便宜的一定有问题。所以,在购买奶产品时,多比较几家,如果某一产品的价格与普通价格差别太悬殊,就要小心了。

  (五)识别鲜牛奶

  鲜牛奶是乳白色或微黄色的均匀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杂质、无淀粉感、无异味,具有新鲜牛奶固有的香味。将牛奶倒入杯中晃动,奶液易挂壁。滴一滴牛奶在玻璃上,乳滴成圆形,不易流散。煮制后,无凝结和絮状物。

7支招:3招辨别假酸奶回顶部

 辨别假酸奶

图片来源于CFP

  (六)辨别假酸奶

  第一、察颜观色。合格的酸奶凝块均匀、细腻、无气泡,表面可有少量的乳清析出,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气味清香并且具有弹性。搅拌型酸奶呈凝块状,有少量乳清析出,无气泡,由于添加的配料不同,会出现不同色泽。变质的酸奶,有的不凝块,呈流质状态;有的酸味过浓或有酒精发酵味;有的冒气泡,有一股霉味,有的颜色变深黄或发绿。

  第二、看口感。劣质的酸乳饮料由于含有各种各样的酸,饮用之后舌头、喉咙有刺激感;优质的酸乳饮料含有自然的奶香,口感醇厚,令人回味。

  第三,看是否挂杯。将酸奶倒入玻璃杯中,优质的酸乳饮料晃动之后会有挂杯现象。劣质的酸乳饮料由于不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不会挂杯,或者挂杯不明显。

  (七)辨别酸奶和含乳饮料

  根据国家标准,酸奶和含乳饮料的包装上都应标明产品成分和配料。配料表中如果出现“水”这一项,则是“含乳饮料”无疑。此外,一般含乳饮料的配料中都含有山梨酸(防腐剂),蛋白质含量标示为不低于或,而酸奶的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或。

  (八)发现问题包装

  首先,不要饮用来历不明的奶制品,其包装的质量可能不达标。

  其次,奶制品包装袋问题主要是内覆膜问题,打开包装后可先闻一下,如果闻到或尝到有异味,要停止饮用,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即使是知名企业的产品,也应该及时反映,千万不要息事宁人,这种做法是对不良现象的纵容,不但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他人的伤害。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