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禅茶膏

2012-01-04 15:10:20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

  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嗄尔尼馈赠,并就此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茶膏,已无价可沽。

  2004年,鲁迅先生保存的普洱茶膏(3g)拍卖轰动一时,最终以12000元成交。

  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

  2010年6月,一盒清宫普洱茶膏被拍,以100.8万的天价成交。

  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此段文字表明: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不像其它贡茶以担计算,凸显珍贵。

  宋代茶风已普及,帝王多嗜茶,宋徽宗还撰著《大观茶论》,宋代皇室对茶膏尤为重视,把“膏”的质量好坏作为茶的鉴定标准。在清朝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茶膏一直作为皇室专用,史上有“八色贡品”之说,雍正、乾隆、嘉庆、慈禧、溥仪等皆嗜饮茶膏。

  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或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记载之中。历经南唐、北宋,至清朝终于大兴,成为清朝宫廷皇室御用,民间因其制作工艺复杂、产量极为稀少而无流通,最终令茶膏的身价倍增,成为代表特定阶层的高档奢侈品。

  玉禅茶膏的来由

  中国茶膏历史,上数千年,始于南唐而大兴于清。有玉禅者,初见于宋,本为王公大臣之家所用,民间几无流通,这一显贵特质,注定了玉禅茶膏的与众不同、身价不凡。

  北宋,茶膏名乃为“玉蝉”,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取茶膏名为“玉蝉”,即喻示一片鲜嫩茶叶从采摘——揉捻——发酵——压榨——浸提成膏——冲泡出色泽、香气、口感俱佳茶饮的涅槃重生过程。

  岁月流逝,玉蝉之名及其制作工艺随着朝代更替、战乱连绵沉寂于历史长河,后继文献几无记载。直至元朝,农学家王祯为著《农书》四处游历,在云南一个边陲小镇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而病倒野外,好心农民把他送到了一座清静幽雅的小寺。寺里只有一位潜心修行的高僧,他没给王祯请大夫,而是自收藏柜里拿出一粒黑色物体放入沸水中烹煮,即刻茶香四溢。王祯喝后未过半时辰,就感神清气爽、精神大振,问此为何物,高僧告之乃“玉蝉膏”,并在知道王祯身份后赠予数粒。王祯如获至宝,据说还将其著入《农书》,誉为灵物,看此乃佛门得来之物,遂写其名为“玉禅膏”,一直流传至今。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